top of page

HIS STORY

​西定國小與周邊社區規劃設計

概念圖.png
DSC_1448.jpg
DSC_1444.jpg
1558368399202.jpg

一、計畫起源 ​

在現今少子化及城鄉變遷的影響下,不止偏鄉地區,連市區的學校都可能面臨著即將遭到併校或廢校的情況。然而,併校或廢校使得學生被迫前往更遠的地區就學,卻也衍生更多的問題,例如: 上下學的接送問題、併校後原先校園的閒置空間形成社會上的治安死角、教育資源的分配問題 、社區共同記憶的遺失……等等。 希望藉由融合當前自然生態、歷史文化、社區、永續……等等思維重新檢討,並和學校、社區加以結合,使之不僅得以留存,更保有其和社區的連結及獨特性。讓這些有著相同處境的校園能有除了併校或廢校之外的第三條路。

 

二、動機說明 ​

西定河在文化歷史上,具有基隆居民的共同記憶,在生活環境上,特殊的都市紋理亦可做為地方自明性空間。 而考量了西定河在文化歷史、生活環境、開放空間面向的影響,我們可以藉由可能面臨併校危機的西定國小這一平台,強調地方民眾的參與與認同,並在此延續對社區自然景觀、歷史文化……等等的教育課程,且透過重新規劃設計西定國小因學生人數減少而空出之閒置空間,創造一社區亦能加以利用之空間,並配合都市設計規範,與社區居民共同塑造新的居住環境,不止使西定河成為地方的特色空間,更使西定國小能有除了併校和廢校外的其他選擇。

 

三、計畫目標及重要性

發展目標主要有二:

(一)讓學校有除了併校或廢校之外的其他選擇

(二)不偏離社區、生態、學校三者為基礎,朝各個不同目標發展。

1.閒置空間的再利用(社區&學校): 多餘之校舍空間的活化運用,例如: 銀髮照護、公幼托育、社 會企業、社會福利、青年創業、遊學實驗、樂齡學習、藝文展 演……等等活動之場所。

2.歷史文化和傳統文化融入空間設計(社區&生態): 廣場設計、巷弄裝置藝術、入口意象……等等。

3.西定河和沿岸綠帶串聯(生態&學校): 整合周邊相關水文和綠帶,使之成為一有系統之藍綠帶。 並重新整頓西定河之汙水問題。

 

四、分析總結

基隆西岸地區的人口愈趨下降是未來必定會發生的情況。現居青壯年人口亦多以基隆當作台北郊區而進駐的新移民,再加上現今少子化的影響,學校的使用想必是供過於求,勢必會造成許多人數較少的學校相互合併或轉至大學校而廢棄,好一點可能會被改為社區的公眾設施亦或轉變成其他利用價值,差則有可能會形成社會上的治安角。 而我們關注的點,並非建立在已然廢校或已經併校後遺留下的閒置空間再利用,而是關注有可能面臨併校的學校上加以著手,希望透過和社區的結合、特色教育和環境教育……等等方式能使永續發展的綠色生態、環保、健康、省資源等相關教育活動,開始在校園裡生根,並影響社區居民產生啟蒙與教育意義,對於周遭環境由認識、認同進而主動付出關懷、動手改造,以當地特有之文化特色將其變成不單只是上學的地方,更是社區居民可加以利用之地方,並藉此使之繼續保有且具備其特殊性和吸引力。 將環境保育及綠建築的概念,連結融入規畫設計,寓學習於空間中,期望學童能從中體認自然環境與人文空間相互依存,彼此尊重共生的觀念及做法,進而提昇社區認同感及文化意識,致力於西定河淨化再生的永續發展,重現蚵殼港之風華榮景。

1558368465447.jpg

議題分類

在經過基地調查、分析和訪談等等的交叉綜合分析下導出以下三大議題;分別為社區方面的議題、校園方面的議題、以及周邊環境方面三者。 並推導出該計畫之最終目標:以校園為核心發展宜居之社區營造。

 

課題擬定

(一)學校方面:主要在處理空間上如何和社區、環境教育相結合。

1.校園介面的課題:在西定高架底下的校園陰暗空間、和西定河相鄰 之空間處理以及校門口交通繁雜的空間都是需要規劃的地方。

2.空間使用上的課題:在重新整建後的校園空間要如何處理閒置的部 份以及如何區分民眾和學生的使用空間。 從下圖學生的作畫中可以發現,學生希望校內有空間可以種植植 物,這同時也呼應了問券中多數學生對校園空間利用的想法。因 此在落實於規劃中時,便可將校園中閒置的角落整理成菜圃、花 圃等並結合生態教室的功能。

3.室外空間的課題:除了操場、走廊等較大的公共空間外,未來規劃 的戶外教室空間應如何規劃設計。 戶外空間的使用依其位置與特性不同應有不同之分別,如擁有較 大片土壤之場所可以花圃等形式、靠近西定河之場所則可以白鷺 觀察站等形式成為生態教室,以妥善利用不同場地之特性。

(二)社區方面:主要在處理和學生共同使用校園空間的問題。

1.交通動線的課題: 由於西定河周邊腹地狹小,無足夠公共空間提 供停放車輛,故多數民眾將車輛停放至道路兩旁和加蓋於河上的 空間造成困擾。 將原先人車衝道的部分劃設為車行動線,人行步道的部分則將之 移向西定河正上方,除了在多雨的基隆有西定高架為之遮掩外, 亦避開人車共道的危險性,同時更可欣賞西定河改造後的景象。 同時西定路上有兩間學校位於路旁,在道路的鋪面上亦採用不同 一般柏油路之舖面,使車子在行駛該路段時有減速之功能。

2.公共空間的課題: 除了和周邊鄰里共用之活動中心外,戶外方面 則缺少足夠空間活動,故在和學校的空間使用上則為需要探討的 地方。

3.使用者的課題: 因應校園空間和課後時間的使用者多為老人小孩 為主,故在空間設計上則須針對使用者做出相應的規劃和設計。

(三)環境方面:主要在處理西定河以及環境、鄉土教育的部分。

1.河道空間的課題:在加蓋的前提上如何處理河岸空間,並考慮和人 行動線相結合。 從下圖學生的作畫中,可以看見學生希望和西定河的關係能夠更 加接近。 反應在規劃上,透過將河川加蓋的部分材質換成透明材質,並在 高架橋裝設可折射光線之裝置,雖無法直接觸碰河水,但仍能拉 近人與水之間的距離並改善高架橋帶來的日照不足問題。

2.環境、鄉土教育的課題:現況對周邊環境的處理除了消極的河道 整潔外如何積極融合其他空間進行環境、生態教育。

3.生態復育的課題:在生態復育方面如何整治現有空間,創造適宜發 展復育的環境。 從下圖學生畫作中可以了解到學生對於現況西定河的環境品質也 不甚滿意。因此在規劃上,透過將西定河原本人工垂直的河岸營 造為自然蜿蜒的河道,以增加動植物生息空間,達成生態復育的 目標。

​後記

何以謂之師?凡萬事萬物皆可為師也;何以謂之人師?則非萬事萬物皆可稱之。 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 莊子曰:「無所不在。」於螻蟻、稊稗、瓦甓、尿溺,道皆存之,是故萬事萬物亦有所可學,而言皆可為師; 韓退之曰:「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萬事萬物之道蘊含天地之理,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然其學稱之經,其所涉止於表,為句讀之知,為師;傳道、授業、解惑者,已然貫通經學之識,而能傳天之道、授地之業、解人之惑,其所涉於裏,為貫通之知,為人師也。 然退之亦嘆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時至今日亦此,授之多為句讀之知,多為彼童子之師,小學而大遺歟!卻有乖謬之事甚於以往,經師反客為主,占人師之巢,奉句讀之知為上賓,罔貫通知之理而棄之。 嗚乎!師道之不復可知矣!雖具經學之巔實為沐猴而冠,徒具虛表榮華卻敗絮於內,與之辯實則怒髮衝冠,其智乃不能及乎?其可怪也歟!

Designer

IMG_0852.JPG

郭宇生

IMG_0843.JPG

吳承庭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