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澗壢再譯/駅

台鐵桃園段地下化中壢至中原路段沿線規劃設計

台鐵桃園段地下化中壢至中原路段沿線規劃設計 吳憲 林仲諠-02.jpg
plaza perspective 小.png
stationperspective.png

​​前言

鐵路是最初帶來物資及人力的交通工具,人們開始向外拓張的活動也進一步地帶動 並且促成都市的延伸。發展至今,時代不停的推移,交通的模式也變得多元,火車也不再 是唯一的流動方式,而在繁忙的都市內,平面的鐵道留下的除了歷史的痕跡外,同時也切 割了一塊塊完整的土地。 未來桃園鐵路即將地下化,作為機場及台鐵之重要交通節點,其扮演的國家門面又 究竟為何 ? 地下化及多處的重劃區,全部重新打造的氣象即為桃園的特色嗎 ? 而被平面鐵 路貫穿的桃園在被拆除鐵路後,該如何真正串聯其都市使其熱絡,並達到預期效益 ? 想藉 由此次桃園鐵路地下化,規劃並設計出融入能當地且富有國際化的針縫合這個都市。

螢幕截圖大圖A.jpg

//背景介紹//

鐵路為桃園都市發展脈絡的起源,而在都市發展下,平面鐵路阻斷了空間連結,鐵路立體化成為都市發展重要的一部份。而現今已在規劃台鐵桃園段地下化計畫,長久以來的平面鐵路空間將被釋放,這樣的帶狀空間將有機會重新縫合與活化被切割的都市空間,但現今規劃卻將其大部分作為車道,缺乏人本空間的顧慮。 //基地區位// 基地選址於桃園市中壢區中壢火車站至中原大學及其周邊,中壢火車站近年已成為台鐵進出站人次第三多之車站,在被戲稱為「全台最醜車站」的同時,中壢車站供給了大量學生、勞工及市民交通的便利。希望藉此機會重新定義中壢火車站的樣貌。

 

//基地分析//

本計畫研究範圍為台鐵內壢站至中壢站沿線,同時討論中壢區整體綠帶系統、道路系統與空間使用。並於設計範圍周遭進行建物、業種及行為盤查,並以此為據進行往後之規劃設計。 //東南亞移工議題// 根據勞動部統計資料,截至 2017 年止台灣之東南亞外籍移工人數已達 67 萬 6142 人,為台灣人口之 1/40,已超越原住民人口數。東南亞移工儼然成為台 灣社會上重要的勞動人口,而由先前的基地分析我們能理解,桃園為全台東南亞移工人口最多的縣市,其中中壢工業區及中壢火車站周遭為外籍移工活動頻繁的場所,我們探討基地周遭東南亞移工活動與行為分佈,同時考量其行為進行設計。

 

//規劃與定位//

將基地進行分項規劃,以串連中立之綠帶系統;建立雃善的人本空間系統與自行車系統;同時強調基地周遭之重要道路都是軸帶,並將中壢火車站之定位從都是門戶提升為工人群交流聚集的「都市客廳」。

螢幕截圖大圖B.jpg

//設計概念//

區位連結:由於疆域化的空間使用分割情況與前後站都市街廓紋理相差甚遠,我們欲藉由街廓的延伸與交集面的擴散縫合並串聯兩者。

鐵路意象:鐵路為桃園都市發展脈絡的起源,而在都市發展下,平面鐵路阻斷了空間連結,鐵 路立體化成為都市發展重要的一部份。但中壢隨著鐵路發展都市樣貌的記憶不能抹去,因此我們在設計中保留部分鐵路與綠帶結合,並簡化鐵路的設計車站量體。

 

//實質計畫與策略//

於實質計畫上進行人本空間與車行空間計畫,以部分道路縮減與人行公共空間留設為手法;於建物計畫上參照各新劃建物用地性質之建蔽率及容積率進行建物規劃;於綠帶計畫上除原先軌道空間全部作為綠帶系統外,於部分道路上增設綠色基礎設施,於車站外圍規劃雙排行道樹以增加都市綠化。

 

//整體空間設計//

整體空間規劃上配合地下化計畫取消部分地下道與陸橋,而於各交通節點周遭劃設較大面積之人行廣場以紓緩人群。同時碎化建物體,使人群能穿梭於車站建物之各樓層開放空間中。於鐵道段保留鐵軌並以此作為景觀元素之一進行設計,同時於地下道緊急出入口處設計廣場與城市菜園作為都市使用者之停留空間。

 

//建築使用設計//

車站體在計算容積後將基地周圍都市紋理進入以碎化站體,並將建物分層已留設各樓層之戶外與半戶外空間,形變各樓層之量體空間創造不同面向之建物戶外空間,並設計天橋使人群在地下留予鐵路、平面留予車行的同時能穿梭於車站體與都市空間中。 中山東路住宅區之建築設計上,臨中山東路段留設8米之戶外空間、鐵路側於車道節點保留公共空間做為鄰里聚會交流之場所。並將建物一樓做為商業空間使用,二樓以上做為住宅空間使用。

​後記

或許已完或許未完,但無愧於世亦無愧於己。對於畢業設計一切已足,願持所學保持飛揚。

Designer

無限.jpg

吳憲

half body 2.jpg

林仲諠

bottom of page